2017年7月26日-30日,安徽省2017年创新创业骨干师资高级研修班在中关村学院顺利举办,研修班以“科教融合·创新教育·创业示范”为主题,经过5天的学习,围绕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来源、教材教具和教学场地等问题展开了全面学习和考察。参加培训的220余名学员来自安徽省56所高校,大部分都是分管创新创业教育的领导和主讲创新创业课程的一线老师。我院选派费洁、陈啸宇、张思思、李娜、李铄、关楠楠、郭昊、吴金丽、王军、马新民、王力等11位教师参加。该研修班由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主办,中关村加一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发展中心和中关村学院承办。
26日上午举办研修班的开学典礼,主办方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的朱礼长常务副主任出席并讲话,他指出创新创业是国家战略,创新创业教育是历史使命,作为教育战线的一线教师需要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思想,学习先进经验,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此次研修班安排在中关村,得到了各学校和广大老师的积极响应,原本计划50多人的研修班,结果报名超过200人,实际报到人数超过了200人,可见大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同时对教学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承办方中关村加一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发展中心理事长张国庆表示,本次研修班的课程设计采取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互动交流与模拟演练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不仅有权威专家的授课,更有走进中关村创业大街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等创新创业前沿阵地的考察,听取一线创业者和创业孵化服务人员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与认识。不仅有走进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一流高校考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情况,更有实际动手创造和创业沙盘的体验。学员沉浸在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氛围中,亲历创新创业过程,体验创新创业实践,感悟创新创业内涵。
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四大板块:
一、创新创业权威专家授课
第一课由李家华教授主讲《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生动力机制建构》,李家华教授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专家组组长、教育部组编的全国首部《创业基础》示范教材主编、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席。
作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专家,李家华老师在分析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态势后,提出双创教育内生动力机制优化路径,以企业家精神的八项修炼启发式教学,引导学员们思考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在于帮助学生提升创业意识,积累创业知识。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竹林生态系:“单棵竹子虽然会枯萎,但是竹林会源源不断地培育出竹笋,实现整个竹林的新陈代谢,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竹林不会消亡”。他主张在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过程中,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关键是做到四个面向:1、面向全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其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都能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乐于尝试,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类型齐全、层次各异的创新型人才队伍。2、面向全程,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特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底色,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核。3、面向育人,以育人为根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创新创业教育最根本的价值体现。4、面向未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向未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创新创业都离不开互联网思维,第二课由国内资深互联网专家毛付俊主讲《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教育思维》,毛老师通过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与大家分享了互联网思维,他认为:1、互联网是一种经济体,互联网不只是工具,而是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全流程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是互联网经济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实现了人网合一,互联网更是有了高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LBS、自媒体,各种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2、“互联网+”带来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互联网+”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生产方式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大型卖场、金融业将被颠覆,媒体、制造业、餐饮业、教育业等将被改变,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无人机、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新兴行业将会诞生。3、互联网的创业思维,在互联网时代,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进行创业,要充分认清互联网的现状,规避被垄断的区域,发现创业窗口,这样才促使创业的成功率更高。
二、创新创业实地考察
7月27日-28日,研修班的学员们分四个班次分别考察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品展示中心、中关村创业大街和中关村智造大街等创新创业实体机构的运行情况,同时考察了清华大学X-Lab和北京邮电大学WIN创新中心等知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1.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品展示中心
中关村展示中心是中关村战略新兴产业创新产品集中展示的地方,这里汇聚了几百家高科技企业的尖端创新产品,包括集成电路、3D打印、机器人、北斗地理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科技对生活和生产的改变,可以感受到科技创新的力量,比如纯电动两轮汽车,采用了数十个陀螺进行自身动平衡调节,并且可以侧向行驶,满足人们节能环保的需求,狭小空间方便停车的需求。
2.中关村创业大街
中关村创业大街是建设创业服务集聚区、科技企业发源地、创业者文化圣地,吸引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创业孵化服务机构,致力于缔造全球知名的“Inno Way”。大家通过参观中关村创业大街认识到了创新创业要素的聚合,包括人才、技术、资本、市场、品牌、渠道等要素,引进各类创业服务机构,在创业大街形成了“创业投融资+创业展示”两大核心功能,以及“创业交流+创业会客厅+创业媒体+专业孵化+创业培训”五大重点功能。参观了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创业会客厅,近距离的感受到了创业大街的创业生态氛围。也为各位老师回校后,开展创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运营,从提供政策、知识产权、人力资源、法律咨询、科技金融、多证联办等方面构建创业生态提供了借鉴价值。
3.中关村智造大街
中关村智造大街位于五道口腹地,北起清华大学东门,南至成府路周围高校云集,人才济济,是海淀布局硬科技创新转化的核心节点。中关村智造大街联合海淀区政府,共建以“创意转化和硬件实现”为目标,以全链条北斗七星服务和项目技术转化为特色的全国最专业科技服务平台,帮助原创智能制造硬件实现从0到1的过程,并为企业缩短研发周期,加速产品市场化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中关村智造大街还将进一步推动建设四个功能中心:敏捷快制中心、项目转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辐射推广中心。中关村智造大街集海淀之智,造创新硬件,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区域创新发展新样本。
4.清华X-Lab
清华x-空间(Tsinghua x-lab,简称“三创空间”),是清华大学新型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发现和培养的教育平台,是面向全校的公益性开放平台,于2013年4月25日正式成立。清华x-空间倡导学科交叉、探索未知、体验式学习与团队协作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围绕三创(创意、创新、创业),探索新型的人才教育模式,造就新一代的创新型人才。清华x-空间持续接收来自清华大学的学生、校友和老师的创意创新创业不同阶段的项目,并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活动机会、培育指导、资源和服务。目前,围绕学习、活动、资源和培育四个功能板块搭建平台,持续开展一系列相关工作。
清华X-Lab建立了科学的运营模式,一是严格区分了教育与孵化功能;二是建立健全了培训体系、导师体系;三是科学的功能布局结构。
5.北京邮电大学WIN创新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WIN(We Innovate Now)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分为展示区、办公区、孵化区、试验区、会议区五大区域。在展示区,北邮学子的创新风采被一一陈列,有各种智能机器人,小型无人机等,每一件,都凝聚着北邮学子的智慧。
在孵化区,移动互联网+自行车用码表和大学生社交平台两个自有项目正在孵化中。在与北邮大学生双创基地的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中,北邮的老师和学生社团干部为大家介绍了北邮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一些举措。1、搭建平台,推进创新创业实践。通过举办创新创业赛事及学科竞赛打造科技创新体系;通过举办创新实践成果展示交流会打造展示交流平台;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打造硬件支撑平台。2、改进管理,强化创新创业实践。通过制定激励政策,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实施“全程引导,分类协同,学生当家”的管理模式,提供柔性服务;通过信息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以学生社团活动、创新沙龙、工作坊等活动为载体,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北邮的创新创业经验,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和讨论。大家认为,学生社团自行管理双创基地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管理模式,同时,学校高层要在整体架构上为双创基地的各项管理和活动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享
中关村加一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发展中心理事长张国庆以中关村创新教育实践基地为载体,主讲了《创新创业教育‘五创’新模式》以创新创业驱动力理论、创新创业要素理论、创新创业路径理论和创新创业生态理论为指导,按照创新创业路径的五个步骤:“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创富”,打造真实体验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基地分为五个区:
创意激发及成果展示区:通过中关村企业的技术创新启示、应用创新启示、模式创新启示和未来创新(黑科技)启示,让学员带着问题走进基地,亲历各种产品是如何以创新方法满足需求,进而激发学员内在创新动力,产生新创意,感受创意就在身边,创新很容易。
创新思维与方案设计区:通过在创意区体验中关村最新产品和未来创新(黑科技)产生了若干新奇的想法和灵感,让学员带着创意走进创新区,将支离破碎的闪光点串联成创新解决方案。
产品创造与试点运行区:将学员的创新方案进行最小单元实现,在创造区利用各种制造工具,让学员制造出产品模型或者完成最小单元的闭环运行。
商业模式与模拟创业区:学员带着自己的产品模型走进创业区,在这里完成商业逻辑规划、商业模式设计、社会分工和利益分配,使自己的创新产品变成可市场化的商业模式,并通过沙盘演练进行推演,验证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融资路演与模拟创富区:一切创业项目的终极目标都是赚钱,选出学员经过推演验证有效的商业模式,在基地创富区进行模拟融资路演等,让创业项目找到消费者或者投资机构买单,实现创业项目有出口。
学员在基地按照五创路径,从《寻找未被满足的社会需求》这一创业坐标原点出发,到基地的创意激发与成果展示区开拓思路,激发创意,找到解决满足需求的思路和灵感。
随后听取王欢博士主讲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用国际前沿的创新思维对自己找到的灵感进行系统性加工,变为创新方案。
带着创新方案进入实践体验的最小单元实现的教学环节,以模块化的教具实现创新到创造的转换,感受到创造产品过程中的思维碰撞与成功喜悦。
在《商业模式设计》课程中,学会由产品变为商业项目的精髓,并开始设计自己产品的商业模式。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业模拟路演的方式,让学员分别扮演创业者和投资人,从不同角度审视创新创业。
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验
课程中安排了两次实践体验教学,一是从创新到创造的体验,以模块化机器人教具为基础,让学员体验将可以自圆其说的书面创新方案转换为实际产品。
二是初创模拟沙盘演练,创业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通过研究创业过程、创业者行为、创业教育导向,提取出创业者从创业想法到新企业盈利过程的特定要素,进行初创阶段过程的沙盘模拟推演学习,以正向引导创业者从虚拟创业进入真实创业的学习过程。
初创沙盘模拟,可以有效的解决初创初期成长茫然、盲目、创业学员无法系统性、有效性实施创业计划、创业者创业知识架构不完善等问题。沙盘模拟创业者经历的创业储备期、种子期、发展期、成长期的整个创业过程,让创业者在模拟中认识创业、建立创业意识、拓展创业思路,提升对创业各环节与关键点的把握能力,最终提高创业成功率。
学员们真正感受到了创业不同阶段,如何布局和抓住当下重点的难度;体会到了面临创业时的心理历程,收获很大。
课程最后以模拟项目路演的方式对5天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与评价,学员们竞相发言,对自己在短短几天中创新出来的创业项目讲起来都是滔滔不绝,唯恐时间不够用,极力说服投资人选投自己的项目。而台下的模拟投资人,就是不参加主讲项目的学员,则从另外一个维度来审视这些问题,百般挑剔的审视项目价值,斟酌自己的100万元虚拟货币投资给谁?
课程结业时,学员们普遍反映收获巨大,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是教育,不是让学生都去创业;明确了创业实践教学才是学校应该做的主要工作,而不是在校园内对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服务;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而不是培养学生们的创业技能;明确了创业教育是“正餐”,授课老师还是要校内老师主讲,邀请的课外专家只能作为有效补充。